1.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就是高血压吗?
不可以。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压一直在波动,血压水平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劳累、睡眠欠佳、精神紧张等。因此一次测量发现血压增高并不能诊断高血压,需要间隔数日后再次测量。至少三次测量血压均增高才能诊断高血压。
另外,医院测量血压时增高,但在家中测量时却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或“诊室高血压”。因此,对于怀疑高血压者,最好自己在家重复测量几次,这样更能准确的判断是否为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在医院测血压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90mmHg,但在家中自己测量时,血压≥/85mmHg即应考虑诊断高血压。
条件允许时,最好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即连续记录24小时血压数值,这样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全天的血压波动情况,确定是否患有高血压。
对于确诊高血压的患者,若血压轻度升高(不超过/mmHg),一般不急于应用药物治疗,可以先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少吃盐、少喝酒、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经过上述措施后,很多人的血压可以降至正常。血压仍然增高者,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若血压升高明显,超过/mmHg,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新诊断高血压的患者应该检查哪些项目?
?心电图与心脏超声:有助于评估是否患有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等心脏疾患。
?血肌酐与尿蛋白:了解有无合并肾脏病变。
?血糖:合并糖尿病时应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并且应该首先选择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物。
?血脂:检测结果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服用他汀。
?检查有无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疾病:大血管存在明显狭窄(≥50%)时也应该更为积极的控制血压,并应用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
?检查有无心脑肾疾病:伴或不伴心脑肾疾病,血压控制目标和药物选择是不一样的。
3.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后若血压控制不满意,应该换用另外一种降压药还是加用第二种降压药?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刚刚诊断并开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治疗2周以上才能判定所用药物是否有效。轻度高血压(血压/mmHg)患者,若应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确实不能满意控制血压,可以加用第二种降压药,即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尝试更换另外一种降压药。少数患者更换药物后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降压疗效。若是中重度高血压(血压≥mmHg),一种药物难以使血压达标,应该及时加用第二种降压药,不建议尝试换另外一种药物。
一直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血压可能逐渐升高,这种情况下不应尝试换药,而应该及时加用第二种药物。这是因为多数患者的血压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只有加用第二种、甚至第三种药物才能才能使血压得到满意控制。
一般来讲,一种降压药物用到最大剂量时,最多能使血压降低20/10mmHg。因此,对于血压≥/mmHg的患者,应直接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4.一种降压药能使血压降低多少?
药物的降压幅度主要取决于当前的血压高低。例如,老王现在的血压是/90mmHg,用一种降压药后血压降低一般不会超过10/5mmHg左右;老李现在的血压是/mmHg,用药后血压有可能下降20/10mmHg左右。这就是说,当前的血压越高,用药后血压下降幅度就越大。
5.哪种降压药降压作用最强?
从整个人群角度而言,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相似,所以不存在谁比谁更强的问题。然而具体到每个人,不同药物的降压作用可能有明显不同。例如,张三用沙坦类效果显著,但李四用后血压降低却很少;王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使血压明显下降,而马六用同样的药物后血压却没有多少变化。所以每个个体之间对于降压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不要看到隔壁老王用某药效果很好,自己也跟着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最可靠的。
6.收缩压很高,舒张压高的不明显,用降压药后会不会把舒张压降的太低?
有可能。但需要说明的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收缩压降低10mmHg,舒张压可能降低5-6mmHg,所以用药后虽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下降,但舒张压下降的幅度比较小。
医院心内一科:愿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对您有所助益!爱需要传递!!!
未完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