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7岁的小伙子在3年前体检时被告知血压升高,具体数值不详,休息几分钟后复测血压-/60-70mmHg。当时无特殊症状反应,就未予重视。
1年前他因感冒当天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测血压/85mmHg。并多次在诊室观测血压为-/70-95mmHg,但在家监测血压-/70-80mmHg,仍无明显不适,也未治疗。
2月前医院,发现血压高。就诊于首都医科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当时测血压/mmHg,随后收入院治疗。
住院期间,做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血压波动趋势图显示,他的收缩压在白昼持续增高,睡眠后明显下降。
让小伙子出院后再次做了一次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血压波动趋势图显示,在诊室血压升高,离开诊室后血压正常,夜间同样也是正常的。
比较院内、院外两次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发现:在住院期间的平均血压值已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特别是白昼更明显。在院外做的动态血压就正常。
这位小伙子在诊室内的血压和在家自测的血压不同,诊室血压明显高于在家测量的血压。那么这种“就诊时高、回家正常”的血压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血压情况应该如何进行诊断处理呢?
其实,这位小伙子的血压情况属于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指部分患者诊室血压始终较高,在家自测血压一直正常,做动态血压监测证实24小时与白昼平均血压也正常,又称为“单纯诊所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作为一种血压的特殊表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