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的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率增快很可能是一项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亟需有效、规范化管理。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心率管理问题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年4月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年版)》在京重磅发布。
△直击共识发布会现场△现场专家答疑(自左至右依次为首都医科医院刘文虎教授,第三医院祝之明教授,医院洪天配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施仲伟教授,医院孙宁玲教授,医院刘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卢永昕教授,首都医科医院曾哲淳教授,中医院王增武教授)本次颁布的《共识》是继年颁布的《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再次更新,相较年版,新版《共识》有哪些亮点?内容上有哪些更新?此次更新有何临床意义?今天,医脉通特邀新版《共识》的主要发起人孙宁玲教授与主要撰稿人施仲伟教授,对新版《共识》进行深度解读。点击下方视频,直击专访现场!医脉通:孙教授作为本次共识发布会的主席,同时也是《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年版)》的主要发起人,能否请您谈谈撰写新版《共识》的初衷及制定新版《共识》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孙宁玲教授:新版《共识》是继年颁布的《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再次更新。年版《共识》中的血压管理和心率管理主要基于心血管领域,然而我们逐渐认识到心率增快的不利影响还涉及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多种内分泌、肾脏和神经内科疾病。此外,最近3年来,在心率检测技术、心率增快机制以及心率增快的不利后果等方面均有较多新的、重要的研究结果发表,尤其是我国学者的大样本量研究弥补了国内既往循证资料的不足,由此新版《共识》应运而生。
新版《共识》可以极大地促进多学科对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的重视,因为疾病是整体性的,心率和血压都是整体中的重要部分,多方位管理的获益会更为显著。同时,我们也希望新版《共识》能够推动兼有心率控制作用的降压药的应用,如β受体阻滞剂。在目前,相较RAAS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CCB)等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在我国的应用还很有限,有的临床医生在其使用上还有一些顾虑,因此,我们希望借此《共识》帮助大家消除顾虑。
医脉通:我们注意到新版《共识》较年我国发表《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最大的变化是引入了“多学科”的概念,那么为什么心率管理需要多学科临床医师的参与,以及哪些学科的临床医师应该参与到心率的管理当中?孙宁玲教授:新版《共识》涉及很多学科,包括神经内科、肾脏病科、内分泌科以及心血管科等。同时,心血管科涉及的疾病领域也十分广泛,包括冠心病、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多学科参与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需要多学科临床医师们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医脉通: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常见的一种临床表型,我们听闻施教授在进行共识撰写时阅读了上千篇心率管理相关文献,请问这一问题在近年来是否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