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血液
通过血液的流动,氧气、营养物质才能输送到身体各处,体内废物也得以排出体外
如果血液变得粘稠,那就易生成斑块、血栓,并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
血液为什么会变得粘稠?有什么方法能逆转吗?
血液粘稠又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做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较为高发。
如果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加,例如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血脂增高、血糖增高等,都会造成血液粘稠、流动速度减缓。
此外,血管本身出现异常,如血管变细、内膜变粗糙等,也可能导致血液粘稠。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导致血液粘稠的因素多种多样,而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症均是其中之一。
血液粘稠的人,通常会有这5个表现,若一个都没有,说明血管还不错
表现一:晨起后头晕、思维混乱,比较迟钝。一般到吃完早餐,大脑才慢慢清醒过来。
表现二:蹲着干活费劲,且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表现,可能是心脏、肺部、大脑等处缺血、缺氧。
表现三:视力变差,一阵阵的模糊,尤其是老年人,与老花眼不同。
表现四:嘴唇发紫,稍微干一些体力活就出现气喘,可能是血液粘稠伴有红细胞增多;
表现五:午饭后特别犯困,不休息,整个下午都会没精打采的。
以上5个表现,若一个都没有,说明你的血管还不错。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