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熬成婆,斗鱼终于迎来敲钟时刻。
7月17日,斗鱼(股票代码:DOYU)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定价11.5美元/ADS,预计募资7.75亿美元,市值约为37亿美元。此外,截止发稿,虎牙市值约为52亿美元。
一连串IPO数据背后,透露出斗鱼上市征程的一丝艰辛。
从去年被曝上市,到今年推迟IPO,再到最终登陆美股,其间“老朋友”虎牙也是抢先敲钟,斗鱼上市之路仿佛一幕跌宕起伏的戏剧,不过最终还是等来了幸福结局。
上市之路是完结了,但斗鱼能实现“诺曼底登陆”吗?
上市可谓是斗鱼发展路上的一道里程碑,但面对美股市场,斗鱼要在业绩上交出新答卷,并且要在游戏直播之外讲出更动人的商业故事,其间道路也是布满荆棘,斗鱼必然要逐个击破。
去直播化
透视斗鱼,从A站“生放送”诞生到如今正式上市这6年中,斗鱼吸引了超过万主播,直播收入占平台总营收的比重接近90%。可见,娱乐直播是斗鱼挖出的一条护城河。
直播为斗鱼增添无上荣光,却也留下一地鸡毛。
娱乐直播在让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之时,也开始暴露出自身弊端,用户打赏成为营收核心动力,头部主播掌握话语权且把握“收入命脉”,这样的商业模式十分脆弱,若仅仅依靠这一业务的单点突破,斗鱼的业务天花板将变得触手可及。
为突破这层难关,斗鱼开启“去直播化”征程。
虽说去直播化意味着多元业务探索,但斗鱼不能忘本,游戏及娱乐是它的基因所在,以游戏为轴心展开业务探索也属斗鱼的常规操作。
于是,斗鱼开始多线出击电竞、内容付费等业务。
在电竞赛事维度,斗鱼早有布局。招股书显示,年至今,斗鱼拿下了29个大型电竞赛事的独家直播权,包括绝地求生黄金大奖赛、皇室战争职业联赛等。
除采买赛事版权外,斗鱼自己也打造了不少优质赛事,例如去年3月的DSL超级联赛,总计吸引超1.5万人报名参赛,开赛三周的累计观看人次超过万。
斗鱼在电竞赛事版权上收获颇丰,但其中隐忧也不少。
游戏赛事和电影电视剧逻辑类似,只有抢下独播正版才能吸引观众,这意味着平台要持续投入资金。招股书显示,腾讯给斗鱼的投资款(约7亿美元)在过去三年有超过20%回流至腾讯,其中内容版权费用占主要部分。
同时,游戏赛事付费尚未流行,直播平台砸钱买下的赛事版权很难在用户端直接变现。今年3月,斗鱼曾在“DOTA2梦幻联赛S11”期间尝试“6元办卡观看”的付费模式,但该模式最终在网友的声讨中“寿终正寝”。
正版赛事让平台“入不敷出”,也反映出斗鱼匮乏的电竞生态。
在电竞产业里,直播只是其中一环,这和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异曲同工。对企业而言,电竞的大金矿在于产业链本身,例如上游的俱乐部经营,下游的赛事举办及招商,斗鱼想做好电竞,就必然要在这条链路上展开布局。
显然,斗鱼只有纵深到俱乐部培养、赛事主办等产业链环节之中,主控整条电竞供需链路,才能带动平台释放商业化能力。
如果缺少对产业链的纵深,斗鱼的电竞路也只是“梦一场”。
既然以游戏为轴心开展的电竞业务缺乏产业纵深,那么回归直播本体,斗鱼在娱乐直播之外也交出了不少答卷。
首先,斗鱼很早便启动电商探索,其曾与京东、网易考拉联动开展“直播带货”,并在今年期间创下1.83亿的节目资源总曝光。同时,斗鱼自家电商平台“鱼购”早在年就已经上线。
其次,斗鱼也为主播打造线上交流社区“鱼吧”。据鱼吧前员工在知乎透露,该产品早期要求每位签约主播日更三条动态,并在发展中期出现了类似“阿冷吧”这样的主播粉丝群,“鱼吧”日活便渐趋稳定。
可见,斗鱼为“去直播化”下了不少功夫。
业务棋子层出不穷,但表现如何呢?以直播带货为例,“口红一哥”李佳琦一句“OMG”能带货上万单,这背后是交易场景释放的力量,直播、短视频等内容正在重构用户购物链条,打造新的电商场景。
因此,电商直播为电商平台构建起更生动的交易场景。但反观斗鱼,其以游戏直播成名,用户来此地的第一诉求是娱乐而非购物,因此,再多的网红带货也是给别人做“流量嫁衣”。
看来,斗鱼的电商直播还得再练练肌肉。
同时,社区产品“鱼吧”由于缺少独立App,影响力也仅停留在主播与粉丝的小圈层内,更多用户选择去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