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杨晓国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很重要的病理学基础就是动脉血管硬化。动脉硬化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终末期肾病等一系列疾病。
对动脉硬化程度进行早期评价,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对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上有脉搏波传导速度、中心及周围反射波增压指数、24小时脉压、Korotkoff音传播时间(QKD间期)、脉压/平均动脉压斜率等指标。
然而各种指标各有其优缺点,但多由于设备及对技术人员要求过高或者是有创操作而不易于在临床及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普及。
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无创新指标。
近年来降压治疗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已有明确的共识,而不同的药物降压治疗对于最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些临床的研究,那么不同的药物主要通过哪一些方面的作用,改善了动脉硬化的指标确实鲜有见到。
HYVET研究选择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相对动脉硬化比较明显,容易做出阳性实验结果),用低剂量吲达帕胺缓释片(吲达帕胺SR,1.5mg)作为治疗组,相比安慰剂组,结果显示出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降低。
这份来自动态血压分析的报告研究了动脉硬化和动态血压的变化,研究中提出夜间动脉硬化指标(QKD)减少可能部分解释了试验中观察到的心血管获益,同时血压降低能改善夜间(QKD)。
高夜间血压与慢性肾脏疾病,左心室肥大和心血管疾病有关,那么QKD值的改善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