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头晕、耳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如不积极控制,发展至晚期常会出现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
小编现向各位灸友们推荐如下三种预防治疗的搭配方案!
1:艾灸疗法
艾灸能够平肝潜阳,补肾益肝、祛痰化浊,一般数个疗程后,头痛、头晕等症可明显减轻。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职业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有可能是由急性或慢性肾炎、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引
发而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过度疲劳、心情抑郁等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艾灸治则:
可取足三里穴、太冲穴、涌泉穴、曲池穴等阳明、厥阴、少阴经穴,以行气通阳、化痰祛湿、清利头目;再取头部百会穴、印堂穴、大椎穴等督脉之穴。
如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用风内动所致,则可取足少阳胆经悬钟穴、足厥阴肝太冲穴,以滋阴潜阳、平息肝风。
主穴:足三里穴、太冲穴、涌泉穴。
辅穴:曲池穴、百会穴、印堂穴、大椎穴、悬鈡穴等
灸法:茂峰天灸灸
各穴可灸15-20分钟;每天1次,待血压稳定至正常水平后,可改为每周2~3次。
2: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就是用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浅刺,使之出血少许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刺血疗法由来已久,它是在“砭石”治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起沉疴、消痼疾的作用,能获得其它疗法难以取得的良好效果,在民间甚为流行。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超过18·6/12kPa(/90mmHg)以上减退、颜面潮红或肢体麻木等,晚期可发生心、脑、肾的病变。
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与机体阴阳平衡化火,阴不敛阳,风阳内动上扰清窍;或因体质肥胖,嗜食甘肥,脾运失健,湿盛生痰所致。因此,在采用针刺降压时,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降压方法,另一方面要审因对证治疗,才能巩固疗效。
清肝降火:
主穴:耳背降压沟
配穴:
(1)、痰浊壅盛型配丰隆穴、足三里穴、中脘穴。
(2)、阴虚阳亢型配肾俞穴、太溪穴、太冲穴、百会穴。
(3)、对有些症状,也可随症配穴,如头痛配至阴穴,失眠配神门穴,心悸配内关穴等。
3、内服三七粉
(1)、具有良好的、止血、补血及活血化瘀的功能,这一点在云南白药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2)、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组织缺血、缺氧症。实际体现在改善和治疗冠心病、供血不足、抗血栓。
(3)、三七粉具有双向调节胆固醇、降低血脂、血糖、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
(4)、三七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
(5)、三七粉具有保护肝脏,其实很多保肝护肝的药品都有三七的。
(6)、抗炎作用,比如急性咽喉炎,祛痘和其它炎症等。
(7)、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力的作用。
(8)、三七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