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是被胡大一教授称为“两位快乐的少数民族医生”的其中一位,可是这位快乐的医生最近给编辑部打来电话却表现出了“焦虑”。原来,他的焦虑来自于两位脑出血患者的死亡。
在他看来,如果基层高血压管理能够践行“胡大一教授提出的慢病管理五大处方”,提高基层医生对高血压的管理水平,提高民众对疾病的认知和依从性,悲剧就不会发生。接着,他讲述了这两位患者的疾病发展经过。
案例一1
这是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周义下乡义诊时发现其血压为/mmHg,给予硝苯地平片口服,血压降至/mmHg,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医院,而是自行去药店买药。几天后,因“右侧肢体功能障碍4小时”入院,诊断为脑出血、脑疝,行控制性降压、降颅内压、预防应激性溃疡、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入院第三天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2
第二个案例是周义医生的一位患者转述的。这位患者对高血压规律用药的认知和依从性都非常好,血压控制水平也很理想。经过了解得知,他是因为目睹了一次血的教训,从而提高了对高血压管理的认知水平。听完患者讲述的事件经过,周义医生认为,悲剧发生的原因并不是患者的遵从性不好,而是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太低。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这位患者的一个亲戚患高血压,一直坚持口服药物治疗,也多次监测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可是,乡村医生认为这么长时间血压都一直正常,再继续吃药恐怕会出现低血压,就嘱患者停用降压药。结果,半年后患者发生脑卒中瘫痪,卧床半年后去世。
以上两位患者的死亡,让周义医生痛心疾首,他认为这两个病例只是众多高血压患者中的冰山一角,在基层普遍存在高血压早期诊断率低、医生不重视血压监测及健康教育的情况。同时,血压正常就停药是基层医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他们对高血压知识了解不够,担心继续服药会发生低血压。
由此,他呼吁: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提高其高血压管理水平及积极性;
通过宣传,提高公众对高血压认识并积极配合工作;
高血压药物需要走进基层。否则基层高血压达标率提高难以实现;
重视评估慢病患者有无认知功能障碍,评估其依从性;
提高基层医生合理选择降压药物的能力;
重视家庭及社区监测血压。
周义医生的“焦虑”和呼吁,正是我们开办“乡医学堂”的初衷和动力,感谢周义医生对我们的信任,更感谢诸多临床专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真诚携手和砥砺奋进,我国基层医生的服务水平定会得到提高,高血压防治工作定能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素材来源:周义(医院)
编辑整理:兰叶(乡医学堂)
指导:刘海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