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诊断 > 诊断作用 > 专家观点吴鸿谊轻度高血压患者给予药物

专家观点吴鸿谊轻度高血压患者给予药物

发布时间:2019-1-23 16:52:21   点击数:

专家点评

吴鸿谊医院心内科

I级高血压(指收缩压在~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由于症状不明显,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小,往往得不到患者的注意和重视。由于较旧的高血压指南曾经建议1级高血压患者先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些医生也会建议这类患者不用马上进行药物治疗。

事实上,收缩期血压干预试验(SystolicBloodPressureInterventionTrial,SPRINT)已经告诉我们积极降压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率和全因死亡率;年柳叶刀一篇荟萃分析也证实了,对于I级高血压患者给予积极强化降压治疗,同样具有心血管获益。这篇文章从靶器官损害的中间终点,为I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心血管获益进一步提供了证据。对于高血压患者,评估靶器官损害能够有效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损害,指标包括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即左心室厚壁ⅹ2与舒张末期心室腔直径比值)、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房大小。向心性重构是高血压导致心脏损害的最初表现,指的是RWT≥0.42但LVM正常。

一旦患者存在心脏重构,今后发生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就会增加。该研究中的I级高血压患者经降压药物(氯噻酮、氨氯地平或者氯沙坦)治疗18个月后,平均血压从/90mmHg降至/83mmHg(P=0.),左心室正性重构比例从60%降至42%(P=0.),正常心脏形态比例从31%升至49%(P=0.)。

虽然近年来不同的高血压指南关于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目标存在或多或少的细小差异,但是都比较一致的强调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对于6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高血压就应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不要忽视I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也不要轻视血压降低所带来的心血管获益。

专家介绍

吴鸿谊,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心内科疑难病例诊断和重症处理,主要从事抗栓领域相关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中华医学会等4项科研课题;作为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冠心病抗栓专项项目分中心负责人。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获得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30余分。

吴鸿谊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ihoufeng.com/zdzy/538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