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头晕,晚上清醒,是血液脏要清理
在门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发现患者平时除服降压药外,甚少服用降脂、降黏等方面的药物,这是不对的。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复杂,所涉及的危险因素甚多,在治疗方案上应尽可能多方面予以考虑。其中,对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等药物的应用,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原因如下:
外周阻力的大小是决定血压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对外周阻力大小的影响上,除了血管口径外,血液黏度也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证明,血液阻力与血液黏度成正比,即血液黏度越高,外周阻力就越大,血压就居高不降。
能影响血液黏度增高的因素较多,如红细胞数量增加、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增多等,都可使血液黏度增高,通过改变外周阻力而影响血压。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大多呈高、黏、浓、聚状态,其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全血黏度增加,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增强,纤维蛋白原增高。
这些病理因素除可通过改变外周阻力影响血压外,还能影响体内的一些系统,释放大量的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1、Angll、5-HT、TXA2等),直接使血管收缩,加大外周阻力。
高血压病人的血液多呈高、黏、浓、聚状态,血液循环差,微循环出现障碍,血管内皮损伤较重,体内大量存在以红细胞聚集物为主的微血栓,纤维蛋白原增高,最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和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等)。
因此,建议高血压病人除需服用降压药外,还应高度重视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药物的应用。在这方面口服的药物主要有复方丹参片、肠溶阿司匹林、消栓通络胶囊、血栓心脉宁、三七粉(片)、川芎嗪、益脉康等;静脉用药可选复方丹参针、红花注射液、脉络宁、刺五加、当归针、灯盏细辛针、注射用心血康等。
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病人在应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上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的药物运用,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于血液粘稠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中观察到的,所以介绍一下常见的血液粘稠的早期表现。血液粘稠,血流速减慢,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血液粘稠早期主要表现为,早上起床是头晕,晚上却十分清醒;中午吃完饭后犯困;蹲着做事时感觉气短;有间隔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感觉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等,总认为是人生走向衰变的必然现象,其实这就是高粘血症造成的恶果。
高血压的哪些事鍖椾含涓鍖婚櫌鏄獥瀛?涓鐧界櫆椋庡井淇¤处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