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的一般知识
成年人血压≥mmHg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6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成以上脑梗病人、9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何时启动降压治疗?血压降到什么目标?年初发布的JNC8(美国高血压指南8)明确规定:何时启动降压治疗?①≥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②60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血压降到什么目标?①≥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②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当然,对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总的趋势是,这两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更严格一些。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改善生活方式,但药物治疗无疑是主要措施。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2.高血压治疗中常见误区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除此之外,应该用药治疗。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收缩压最好维持在-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90mmHg之间。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临床普遍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目前认为是不合适的。除降压过快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心脑血管病。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误区九:降压药伤肾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误区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压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3.在家怎样测血压高血压夏天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在这个时候高血压患者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身体,警惕因夏天对高血压的忽视而让高血压有机可趁,影响自己的健康。夏天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特别是晨间,是心血脑事件的多发时段,高血压患者要在特别时间应对特别事件。
高血压容易在晨间发病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特别是在早上6点到上午10点或12点之间,发生率最高。
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期,这可能与血压在晨醒后的陡然升高、心率加快、血小板凝集性增加、纤溶活性的降低以及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有关。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应提供全天的降压保护作用,尤其要注意清晨血压的控制。
然而研究显示,在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约有60%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因此,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注意测量一下自己晨起时的血压,应选择在上午6—9点之间测量,代表早晨的血压值。
为了避免早晨血压过高,治疗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使用长效和强效降压药物;二是给药时间改为临睡前;三是服用具有定时释放系统的降压药。
哪些症状预示高血压发生
1、头痛:这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一个症状,部位多在脑后,同时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头痛时间长,而且很剧烈,并且恶心呕吐感也加重,这可能是高血压恶化的信号。
2、耳鸣: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双耳耳鸣,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3、头晕:血压波动就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这一症状在女性突然下蹲或起立
时表现更明显。
4、失眠:失眠会有很多原因引起,高血压也会引起失眠,多变现为睡眠不踏实、入睡困难、噩梦多、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5、肢体麻木:手指、脚趾会出现麻木感,活动受限,甚至会出现蚁行感,麻木感甚至会蔓延其他部位,严重者会造成半身不遂。
6、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如果想在家测血压血压计怎么选?
市面上常见的血压计有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之分。医院中常见,家中血压计往往以电子的居多。虽然电子血压计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医院仍沿用水银血压计,医院“买不起”电子血压计,而是因为水银血压计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水银血压计需要使用听诊器配合测量,由他人判断得出收缩压、舒张压的读数,因此很多患者或家属觉得水银血压计测血压过程复杂。其实水银血压计看似复杂,实则很容易。如果家中有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压,家属不妨学一学如何使用水银血压计。
和水银血压计比起来,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不需要他人帮忙捆绑袖带和使用听诊器读数,自己就能测量血压。因此,电子血压计已成为家庭监测血压的主要工具。电子血压计有臂式、腕式之分,一般,臂式测量结果比腕式更准,误差更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