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发生原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防治脑中风应首先从控制血压开始。今天是10月8日,是第18个全国高血压日,我国高血压人群已经超过3亿。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的隐蔽的过程,最终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医院脑外科专家告诫患者朋友们,如果您的高血压控制不好则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脑中风,特别是脑出血。在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93%,而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86%。脑中风就像一个幽灵无孔不入,是导致中老年人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一年中每10万人就有约人患脑中风,大约人因此死亡。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都能引起脑中风,尤其是高血压最易导致脑中风。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只要积极预防,就可以降低脑中风的发病几率,同时发生脑中风后若积极治疗,也能使疾病好转,并可大幅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地预防脑中风的发生,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严格将血压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应越严,最好每天都能监测血压的变化,至少每周应测一次血压。
2.要坚持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停药,并应按医嘱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应坚持全天24小时稳定地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发生波动,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4.要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5.减轻体重,力争使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戒烟限酒,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
7.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运动5次。
据统计,有高血压的中风病人比没有高血压的病人多7-10倍。对老年中风来讲,高血压是原因,中风是后果,血压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紧绷”,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膜中,这些都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动脉内膜受到损伤,形成动脉硬化、动脉变硬、变脆、管腔变窄。而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本身就比身体其他部位动脉的外膜和中层要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就有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如果病人血压突然下降,就会发生脑血栓。如果有人高血压不治疗或者断断续续地治疗,血压总是波动,导致血压没有好好控制,都容易引起中风。所以防治高血压病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
家中遇到中风病人怎么办?通常脑出血发病急,病人刚刚还谈笑风生,转眼却突然跌倒在地,呕吐,昏迷,言语不清,可能伴有小便失禁,一侧肢体瘫痪。病人常常在家中犯病,所以,掌握家庭中风急救知识很必要。
第一,病人突然起病时,不要惊慌忙乱而应保持镇静。分派人员速请医生前来抢救医院做准备。
第二,掌握正确的搬动病人方法,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或坐起,最好2-3个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应避免震动。对于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用纱布或手帕垫手上,将病人舌头拉向前方,以保持气道通畅,以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级入性肺炎。如果呕吐分泌物阻塞咽喉部,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声重等症状时,可用细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另一段用口吸出分泌物。
第三,转送病人时要头部在上,脚朝下抬,这样可减少脑部充血,整个搬动过程,动作要轻柔稳健,尽量减少震动或扭伤身体其他部位。在救护车内,家属可轻轻抱住病人头部或上半身以减轻车辆行走中的震动。不要让病人随意坐起或站立。因为任何过多的活动和托运都会使病人病情加重。对病情轻者,医院诊治或请医生在家中治疗。
资料来源: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