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叶春池娱乐硬糖
作者
叶春池
编辑
李春晖
年过去了,虽然硬糖君不怎么想怀念它,可各大APP的年度报告还是让人强行怀旧了一波。
互联网公司出年终数据报告这事,如今也成为公司的传统项目和普遍的大众仪式了。在岁末年初不出这么一个年终报告的H5,都不好意思出来跟人打招呼。
从音乐到电影、从社交到外卖账单、从看过几本书到追过几个星、从赚多少钱到花多少钱……各式各样的年度报告,几乎全面覆盖了当代人的行动轨迹。
在轻飘飘的背景音乐里,在策划者煽情的文案里,在一串串程序跑出来的数字和特殊的时间节点里,过去一年的你,就这么被拼凑出来。
可研究了十几个APP年度报告的硬糖君却跟许多网友一样,觉得这些年度报告越来越不懂我。
这里面有产品的不得已。版权壁垒让人不得不分散在各个音乐APP里听歌,谁才是我们最喜欢的歌手?也有用户的没办法。被无数次强行推荐、手抖错点,到底哪个才是我的真爱视频?最让硬糖君心头一颤的还是经济账:花得钱比赚得钱多出一大截,这账是怎么算的?
当年终数据总结夹杂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营销和会员拉新的私心,即使手握万千数据,各大APP的年度报告却再也不是用户的“贴心小棉袄”了。
你的报告我的报告
好像都一样?
娱乐产品年度报告的传统,大概是从年网易云音乐“专属音乐日历”开始的。这份报告在年年初被文艺青年刷屏,还有了相亲先看“支付宝账单、外卖菜单、网易云歌单”的噱头。
当时云音乐还只是简单的数据盘点。虽然页面和数据都从简,还是让不少用户大呼最了解自己的居然是一个音乐播放器。
年终报告刷屏效果如此好,各家能不迎头赶上?眼看这几年报告是越来越多。然而,各大APP主营业务五花八门,但在策划年终报告这件事上,对于用户数据维度的选择和分析方法却大同小异,了无新意。
无非就是走了多少路、一共花了多少钱、看了多少电影、听了多少歌。汇总之余再就是哪一天听歌到深夜,哪一天又在无眠的夜里为某部电影标了星……
相似的套路,让每个APP的年终报告都像是从一家外包工厂定制出来的。
年的音乐APP年度报告都走煽情路线。从全盘策划到咯噔体文案,几乎每个字都想透露出“我懂你”的意思,试图与用户产生共鸣。
QQ音乐的主题是“纪念独一无二的”,网易云音乐是“你的世界,有我一起”,酷狗音乐是“不为人知的九个我”,虾米音乐则是“专属回忆”。依硬糖君看,起码在标题党这方面,各家都过于求稳,缺少记忆点和差异化。
文案也都走得是青春疼痛文学的路子。什么“无论多晚,我都在”“还记得的初次心动吗”“陪你熬夜的这首歌希望你新的一年,千万早点休息”。
不仅疼痛,莫名还有点土味。硬糖君只能说,千万别用这种话撩妹(汉)。
视频方面,抖音、快手、B站、虎牙、斗鱼也都相继发布了年度报告,基本就是盘点用户最喜欢的博主、视频类型等。不少网友表示跟自己预期的有所落差,不能完全反应自己的喜好,过于“贴心”的推荐机制也让不少人陷入被动选择。
一向以“文化人儿”形象示人的知乎,的年度报告则彻底翻车了。这次知乎的盘点加入了很多新数据维度:比如你所在的城市一共提出了多少个问题,解答了多少问题,在全国排名中排第几,还有浏览你回答的人来自哪些城市。
虽说创新值得鼓励,但不少用户都觉得这些新增数据有凑数嫌疑,根本不是用户刚需。而之前用户喜欢的浏览回答数、浏览字数、浏览各话题的详细统计,这次却统统消失了。
而一向最能刺激用户的支付宝,这次也让不少人疑惑。虽说数字不会骗人,可看到年度“巨额”账单,不少人都表示不太懂支付宝的算法——花多少钱没数,但毕竟自己挣多少钱,咱心里还是有数的。
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则回应称,今年支付宝年账单没有总消费的概念,全部调整为总支出,会比去年增加投资理财、金融保险、人情往来、公益慈善、转账充值这几个版块,因此大家看到的年度总支出金额预计会比较高。
也就是说,今年支付宝的年度账单中,你从支付宝转账、还信用卡之类的用途也会被计入总支出——说直接点,就是存在重复计算。
这个逻辑硬糖君也不是很懂。想知道自己今年真实花多少钱怎么就这么难。这种“漫天撒钱”的虚假繁荣对贫民窟少男少女来讲,真没多大意义啊。
数据之外的营销大战
年度报告本身就是各家APP的有力宣传形式。以往都是在H5的最后一页做个小链接或者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