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认知:
高血压也未必终身服药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统计,我国接近3亿高血压,也就是每4个人就有一个高血压。高血压的致病原因有很多,饮食,生活习惯,年龄等等,然而,与发病率完全不成正比的是高血压的控制率,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不到10%。防治的水平很低。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其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规定。因此,血压高也不一定就患有高血压。
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了全球范围内适用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新《指南》建议隔1-4周进行2-3次诊室测量来诊断高血压,已排除其他因素干扰血压的临时提高。
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分类:
医学上,根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发病原因不明了的血压升高,又称高血压病。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最多见的是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肾脏疾病可由长期服用降糖药引起。
高血压长期服药有一定副作用
降压药本质与其说是不如说是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对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目前主流降压药物治疗仅能使血压得到控制,但却几乎不可能使其治愈。因此,患者一旦开始药物降压治疗后,多需长期连续服药,透过服药使血压稳定,防止其他器官病变,预防心脏血管及脑血管疾病发生,以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降压药是一辈子的负担,不吃血压高,但吃了,由于正常的血液循环被压制,末梢器官因血液来得慢、来得少,没法从血液中取得所需的养分和氧气,时间久了,这些部位就会生病,例如癌症等。
所有西药理论上都有副作用,高血压药物也不例外!
利尿剂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钙通道阻滞剂会引起颜面潮红、便秘、眩晕和恶心等;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哮喘、心跳太慢,糖尿病患者服用时还会掩盖低血糖引发的心悸症状,延误低血糖的诊断。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年针对9万多位高血压病患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病患的致癌机率明显较一般人高,其中尤其以肺癌居多;年针对32万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病患进行研究,确认服用降血压药会明显提高致癌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高血压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常用降压药可以改善症状,却无法治疗造成高血压的根本原因,犹如止痛药可以舒缓疼痛,却不能治愈造成疼痛的原因一般。只求降压而未针对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加以改善,所以说降压药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就在这里。
中国科学院学院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陈可冀: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是根本
在过去,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病患,只注意血压是否降低,但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除了降低血压,要从成因着手,特别是要解决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高血糖、高血脂带来的血液粘稠,恢复血管弹性和通畅性,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积极改善造成高血压的生活因子,让血压回到正常值。
身体缺水: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身体会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进行分流。
比如:我们吃饭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肠道,其他部位的一部分毛细血管关闭以利于消化;我们运动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肌肉系统,肠道的血供则会减少,以利于运动。当人体缺水时,这一分流现象也会出现。
实验证明,身体缺水时,细胞内66%的水分和细胞外26%的水份以及血液中8%的水份会被吸纳到循环系统中,血管内腔被迫关闭,才能减少血液中水份的流失,而致血压升高。
所以,体内水量不足,要么从体外补充,要么从体内其他部位攫取。缺水才是高血压的最主要的病根和诱发脑梗、心梗、脑溢血等恶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中医认为肾属水,水属阴;而人体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机体。肾阴主一身之阴,故喝水治疗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就不足为奇了。
举世名著《本草纲目》就以水部开篇,娓娓道出了中药天智。就中医理论而言,饮水治疗高血压更讲得通了:心主血脉,故西医中的心血管疾病与中医的心有相通之处。高血压是最普遍的心血管疾病,即心病。而心属火,肾属水,中医病证“心肾不交”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症候。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火,心阳偏亢,心火上亢,肾水不升。心火无制,故心神不安,心烦失眠,健忘心悸,头头昏耳鸣。
如何通过科学饮水治疗“高血压”?
一、饮水水质
高血压患者尽量多饮用富含钙和镁等矿物质的水,有研究表明,摄入足量的钙和镁,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硬化,还可使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当出汗过多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尽量不喝纯净水,因为纯净水去除了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
二、每日饮水量
永田道理诊所所长伍永田博士建议:健康人群每日饮水量应达到身体体重的4%,亚健康人群饮水量应达到身体体重的6%,患病人群饮水量应达到身体体重的8%-10%。尽可能比平常多喝一点水,让身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
意思是用你的体重公斤数乘以4%,可以得出身体每日所需最低摄入的水分。比如说一个健康女性体重50公斤,乘以4%,大概一天就需要喝2升的水,才能满足身体水的需要。身体的70%是由水组成的,人的日常活动都需要消耗水分,因此饮水量应当与体重挂钩。
三、饮水时间
1)早起到午餐前根据体重和健康状况每天饮用总饮水量的三分之一。
2)午餐中到晚餐前根据体重和健康状况每天饮用总饮水量的三分之一。
3)晚餐中到次日清晨(包括起夜,如果运动需要加大水量)根据体重和健康状况每天饮用总饮水量的三分之一。
四、饮水温度
最好是40℃~50℃的五好水,口感好,活性强。为何活性强?因为水温高一点,进、出细胞的速度就快一点,能活跃人体机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注意:日常要适当运动,增加血流速度。但是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可选择快走或散步、打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持续温和的有氧运动有助血压的降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